讨债技巧

常州讨债律师:如何避免为过往投入持续消耗​

来源:常州讨债公司  发布时间:2025-11-23 11:16:15    阅读量:  

  常州讨债律师:如何避免为过往投入持续消耗​

  债权债务协商中,很多人会陷入 “沉没成本” 的心理误区 —— 债权人因 “已付出大量时间催收” 不愿让步,债务人因 “已偿还部分高息” 坚持硬扛,最终导致协商破裂,双方都承受更大损失。认清沉没成本的心理逻辑,才能做出理性决策。​

  沉没成本陷阱的本质是 “损失厌恶心理” 在作祟。心理学中的 “前景理论” 指出,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远超收益,一旦在债务中投入了时间、金钱或精力,就难以接受 “中途止损”,哪怕继续坚持会面临更大损失。例如某债权人花费半年时间催收 10 万元债务,期间产生了律师费、差旅费等 2 万元成本,债务人提出 “一次性偿还 8 万元结清”,债权人因 “不想让过往投入白费” 拒绝,最终债务人破产,债权人分文未得,还多承担了后续诉讼费。这种 “为了挽回损失而继续投入” 的行为,正是沉没成本陷阱的典型表现。​

  破解陷阱的核心是 “切割过往,聚焦未来”。债权人需明确 “过往投入已无法收回”,判断协商方案的唯一标准是 “是否能最大化未来收益”,而非 “是否能覆盖已付出的成本”。例如上述案例中,若债权人接受 8 万元结清方案,虽损失了 2 万元过往成本,但能收回大部分本金;若拒绝,可能面临全额损失。债务人则需摆脱 “已还很多,不能半途而废” 的执念,若当前还款方案已超出自身承受能力,继续硬扛可能导致债务雪球越滚越大,此时主动提出合理的重组方案,远比 “拖到逾期失信” 更有利。​

  建立 “止损机制” 能提前规避陷阱。协商前,双方可设定明确的止损底线:债权人明确 “最多接受多少金额、多长时间的还款方案”,超过底线则及时采取法律手段;债务人明确 “每月最多能承受多少还款额”,若协商结果超出底线,果断寻求其他解决方案(如债务重组、寻求第三方调解)。止损机制能帮助双方在情绪冲动时保持理性,避免被沉没成本裹挟,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决策。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手 机:17157107973

微 信:17157107973

联 系:李经理

地 址: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环二路